1. Zephyr Guardian 2024-12-09

    说个自发行应该注意的基本要点,就是在有新品曝光流量的那段时间,应该尽量(且尽早)先把10个有效评论凑出来(付费购买产生的评论,而非送key产生的评论)

    根据现在各种能搜索到的各种相关的最佳实践讨论可知,一旦达到这个门槛,后台的算法才会开始真正给你所谓的新品曝光流量(会很明显的体现在数据弧线上)

    所以下个作品的时候这一点注意做一下吧。

    最近由 Zephyr Guardian 修改于:2024-12-09 20:26:22
    • astrorz 2024-12-09

      @Zephyr Guardian:谢谢你的回复,是的,没有经验,我在夏促的时候发布,很多游戏都在打折,送了几个游戏,有人评论了,发现没用,总之犯了很多错误。

      我并没希望卖非常多,结果销量是跌破眼镜,选在促销发布是最糟的,评论的问题也有,我也反省了很多东西,比如价格,也学到了点东西,游戏销量达到预期(一个很小的的目标),我会开始第二个游戏的开发。

    • Zephyr Guardian 2024-12-10

      @astrorz: 嗯,文档和客服的官方描述是“季节特卖会改变首页结构,进而直接削弱新品栏的首页曝光”,但相应的这一段时间人们购买欲望会比较大,购买行为会比较多(只不过同时期游戏都在打折,仍会使新品的打折显得不够突出),所以正负相抵之后,应该还是不利因素会更多一些...


      虽然也多次看到有人说“对于冷门/小型个人作品,也不用太在意这个的影响”,但从发行原理上看,事在人为,还是有很多有助于结果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可控空间的。不过对于早期已经积累足够的关注,且更多依靠已有积累与外部宣传产生销量的作品,某种意义上受特卖的干扰确实会相对更小一些...

      评论门槛这个可能现在也不晚(估计门槛带来的限制是一直存在的),只是通常认为趁着新品曝光期间就把这事儿办了能利益最大化一些。

      最近由 Zephyr Guardian 修改于:2024-12-12 16:02:35
    • astrorz 2024-12-10

      @Zephyr Guardian:我之前并没重视评论这个事情,不过我觉得,目前独立游戏的整体销量不太好,说实话,如果开发很长时间的游戏,开发时间越长,风险越大,说简单点就是,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我搞了一个送游戏的贴,如果你想要,可以看看,哈哈。
      https://indienova.com/u/astrorz/blogread/36173

  2. 方程 2024-12-11

    其实都无所谓。如今,就社会层面而言,你很难——或者说,你就几乎不可能对事情作因果性判定,也无法建立因果性的知识。你不会知道,是因为画面特色不强导致火不起来呢,还是因为没有火起来所以美术没能带起潮流,抑或是存在某些未知的“中介变量”使得“美工”和“热度”这俩变量一会儿正相关一会儿又负相关,又或是背后压根就没有任何规律火或不火全看运气全靠混沌之神的眷顾,又抑或是你先入为主选错了变量。

    因果性脱序,世界变得越来越难懂;更沮丧的是,事物间的相关关系都在变不停,没几个月就刷新一轮。世界不止变得越来越难懂,还越来越难对付!气死人了。

    • astrorz 2024-12-12

      @方程:是的,我完全同意你的观点。
      《金刚经》: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你看到的世界万物,(其实万物也不能算是万物,姑且名叫万物),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只是在你脑中的映射,只是你认为是那样的。一切有为的法(直指传念经书、造拜画像、造拜雕像、烧香拜佛等布施之为),如同梦幻和泡影,如同露珠和闪电很快就消逝,应该保持这样的正确观念。
      其实就是你说的意思。
      如果没有这个运气或者说命,就算努力也成功不了,出生好或者有资源也是运气,所以运气比努力更重要。
      我之前看了一句扎心的话,我认为是真实的,你出生的时候就决定了你的阶级。

    • 方程 2024-12-12

      @astrorz:也可以说,我们从未现代过,我们从未中产过,我们从未进步过。

      (我想,“阶级”啊、“资源”啊、“幻灭”啊,这些话搁在当下,已经有点儿……没法讨论了。当下,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把某些理论的某些话语挪用到自己的亲身经历上面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读了韩炳哲就哀叹自我剥削,读了上野千鹤子就哀叹男女问题,读了宇野常宽就哀叹御宅自恋,读了拉图尔就哀叹科学迷信,读了贾樟柯就哀叹时代加速,读了吴飞就哀叹人情冷暖……话语大膨胀,理论大逃杀。就是这么个状态。

      能说的只有,挺住,别慌,别太妄自菲薄,别太迷信自己的悲观。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4-12-12 20:31:20
    • 方程 2024-12-13

      @astrorz:有很多话,不知道具体应该如何表达。所谓的“阶级跃升”,在我看来,那是《红与黑》里的于连之类的人才会有的疯狂念头,放在当下,多少有点时代错位。或许,世上的每个人一直都在玩着各自不同的游戏——如果你玩的不是远足或赛跑,而是拔河,你就不会觉得“驻守原地”是一件悲惨的事情了。我个人就不很在意“跃升”,我也不认为我的价值观是由我的出身和经历造成的。比起星巴克,我更感兴趣的是楼下的肠粉店。如今的世界,无论是星巴克和肠粉店都同样无法长长久久、都极可能撑不过十年就得进入非遗博物馆。目之所见,心之所念,一切有形和无形之物都在剧变。实在叫人沮丧。(我选的这个“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思想”的方式可能会比较接近侯孝贤;最近刚看过他的电影《悲情城市》,也顺便安利一下……)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4-12-13 11:25:30
    • astrorz 2024-12-13

      @方程:我可以理解你说的,因为我以前在深圳待过,有很多的店铺都做不过2年,有些是几个月轮换,2年以上的店铺都算是成功的了,你认为的没有长久,可能和这些也有关系,确实这个世界一直都在变,大城市变得更快,像北上广深这种,我在深圳的时候还是禁电动车(踏板车)的,我以前大部分时间都在关内,后来看到视频,关外满满的电动车,我都感到惊奇,世界变化之快,超过我们的想象。
      你不喜欢变化,说明你是一个守旧的人,我也是一个念旧的人,只不过,当你想起以前的种种,已经无处可去了。
      我曾经很难过的时候,看到一句话,生命自会找到出口。

  3. 方程 2024-12-12

    我现在每个月大概会花300元买书,但一分钱也不想花在游戏上。不止不想买,而且还懒得玩。腾讯这个月给Switch国行赠送了四款游戏,我下载了四部,全都没有玩。平时晚上和中午空闲的时间,都用来读书。

    作为消费者,如果让我从主观心理上谈谈“弃游从文”的原因,大概就是:

    当下的独立游戏,都像是打麻将或吃火锅,可有可无,有时候甚至还浪费时间消耗精力,麻烦得很。而小说社科哲学之类的书,却是真的有趣,能砍中我的心境,回应我的忧虑,甚至会给我的日常带来乐趣、滋味与游戏性。于是我渐渐地就不玩游戏,跑去读书了。

    另,“你出生的时候就决定了你的阶级”这句话,让我想起郭爽的短篇小说《拱猪》,顺便安利一下。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4-12-12 17:04:20
    • astrorz 2024-12-13

      @方程:我本身不爱看书,感觉书里面的世界是别人的世界,我曾经做过几个项目(我认为的项目),都失败了,然后我认为努力是没用的,因为我没有资源没有背景,很难成功,我的游戏初期销量非常差,差到让我沮丧,怀疑人生,就算有50个,我可能都会很高兴,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只十几个,后来我降价到15块,才卖多一点,到现在半年才卖了50个,我认为也算成功了,有点安慰了。
      这个视频,双缝干涉实验,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K4y1U7VH/ 我看了后,把我游戏第五关的地图做成了电路板,敌人有个1和0眼睛的史莱姆,就是说这个世界是虚拟的,双缝干涉实验,里面说光子被监测就变成波形态,不监测的时候是粒子,好像是有智慧,结合我的一些经历,我慢慢的接受了---宿命论。
      虽然我知道,佛和道都是说万物皆空,其实普通人很难接受一切皆空,或者努力没用的概念。

      最近由 astrorz 修改于:2024-12-13 11:25:27
    • 方程 2024-12-13

      @astrorz:我更恐惧的不是无法改善,而是什么都无法持久。甚至连价值观和审美观也是因地制宜,随机应变,无处着陆。长期不断的颠七倒八随风飘逸,人是没法活的,精神健康和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也迟早会出大问题。怎么办?……不知道。《拱猪》小说的结尾,主角珊珊接受了自己的出身和定位,在洗澡室里露出了平静的面容,我个人认为那是一个Good Ending,她好歹还是安全着陆了,虽然那儿是一滩烂泥。我希望我也能有那么一天。人往往都是要活很久,才能找到自己的那个泥坑的。

    • astrorz 2024-12-13

      @方程:你说的,很像最近出来的权志龙,变成了个老嫂子,虽然看上去有点fashion,哈哈,开个玩笑。
      虽然我没看你说的小说,但是人最终都会接受自己的命运,简单的说就是认命了,曾经有人对我说,你是一块没被磨平的石头,人们最终棱角都会磨平,变成一块鹅卵石。
      其实感性的人,是很容易感同身受的,比如我看《最后一个太监》电影,主角因为想吃饱饭,去当太监,电影结尾却变成了“真正的男人”,最好的悲剧是喜剧,最好的喜剧是悲剧,让人笑中有泪,可能是最高境界。
      不管是泥坑也好,或者生命的出口也好,希望我们都能找到。

    • @方程:有没有觉得不错的小说推荐啊?

    • 方程 2024-12-15

      @武一@米豆音乐:索耳的《非亲非故》和陈春成的《夜晚的潜水艇》吧,都是短篇集。《拱猪》在郭爽的短篇集《正午时踏进光焰》里。还有李颍迪的纪实文学《逃走的人》,都很值得一读。

    • @方程:我还蛮喜欢李颍迪之前写的非虚构文章,旁立和谢丁的也很好读。

    • 方程 2024-12-23

      @astrorz:刚去看《最后一个太监》了,没错,主题是一致的,“丑小鸭就是丑小鸭,烂泥就是烂泥”,但我不认为这叫做“认命”。在这里实际发生的,是后现代以来持存角力的两种理想主义:一边是追求阶级跃升,改造命运,“让穷人都能有机会变富人”;一边是追求接受出身,认同身份,“让穷人也能够活得比富人好”。(也就是所谓的“是再分配还是承认”之争)——《红与黑》《半泽直树》《心灵捕手》属于前一个谱系,《罪与罚》《小偷家族》《麦田捕手》属于后一个谱系。我个人是偏向后者。现状就是,“所有人对抗所有人”与“所有人对抗全世界”的战争已经开始了,话语大膨胀,理论大乱斗,无论选择站哪一边,都会以某种方式为捍卫某种理想而战。无人幸免。甚至“停滞不前”,也很可能会成为某种以“反对前进”为目的的抗争(这么一看,stillstand这个词就很传神)这样的时代很残酷很累人,但也蛮有意思的说,不妨以“看戏”的心态一边参与一边观望吧。

      最近由 方程 修改于:2024-12-23 10:32:01
    • 方程 2024-12-23

      @武一@米豆音乐:你捏,有推荐什么书吗?

    • astrorz 2024-12-23

      @方程:我觉得你说的不对,你所谓的烂泥是什么?考上985的就高人一等?韩国总统尹锡悦是不是烂泥?学历、职位、财富,都不代表人品,特朗普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他是个商人,也是唯利是图,这个社会人品差的人,往往过得更好,人类社会,人虽然有了人性,但是人性在当今的社会反而是弱点,我认为,没有烂泥和丑小鸭之分,如果你喜欢看科幻,知道平行宇宙,你说的烂泥和丑小鸭,可能在平行宇宙混得更好,谷歌的量子计算机,是可以同时为1和0的,这意味着什么,平行宇宙的可能性更大了,虽然是说的科幻,可能我比较博爱,我不认为人有高低之分,那就没有所谓的丑小鸭和烂泥,就算有,任何人都有可能有他的长处。

    • astrorz 2024-12-23

      @方程:另外你说的反对前进和stillstand,也许是对的,因为机器人和AI会抢了人类的工作,最差的情况会导致人类灭亡,就像电影《终结者》的天网一样,虽然不是直接的,但是可以间接导致人类灭亡,就算机器人和AI可以做80%的工作,你认为会公平分配吗?西方小国家可能,他们很早有公平的意识,人越多就越不可能公平分配,尤其是在没有公平意识的地方,几乎是不可能的,就算机器人和AI发展了,可以取代80%的工作,仍然是不公平的,仍然会导致人口减少,有些东西是人性造成的,人性本身就是自私的。

      最近由 astrorz 修改于:2024-12-23 12:14:20
    • @方程:黄皙暎的小说、金爱烂的《你的夏天还好吗》、村上龙的《永远不要说你老了》

    • 方程 2024-12-24

      @astrorz:挪用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来解释社会时,得多几个心眼,提防引喻失义。另外,关于佛教,最近我通过赵朴初《佛学常识答问》了解过一下下,感觉它不是很适合年轻人。像我们这个年纪的,继续生活上30年再去学佛,会比较好一些。

    • 方程 前天 12-25 00:47

      @astrorz:“烂泥就是烂泥”的说法,主要化用自《拱猪》的一篇作者自述:
      https://www.sohu.com/a/220409239_182884

      再读之下,其实这话不太易懂。若为了易懂而选用“简明快”的表达,很容易会沦为“身份政治骄傲游行”或“边缘群体去污名化运动”里常见的烂俗口号标语,或者甲方发给文案写手的中心思想大纲要求。那就很没有意思了。文学不该是那么易懂又实用的东西。

      记得电影《流浪地球2》里有一幕,人工智能招募宇航员时,说“请注意,在接下来的回答中,禁止使用比喻,反问或暗示,此类沟通方式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空间站事故”,说得就好像修辞是某种障碍物,主体之间(人机之间)有可能略过直通脑波、略过对话、完美理解彼此的意图。真的吗?我感觉人连自己都未必能理解自己,甲方乙方是同一个人也会打架。这段评论写完了,我也不确定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内容。

      若按齐泽克在《连线大脑里的黑格尔》的看法,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技术成熟了,主体之间(人机之间、人际)依旧会存在沟通问题和交流困难,文学的“说不清道不明”依旧是可能的,思想依旧会是不可穷尽的——只是,这些东西都会以某种无法预想的形态呈现。

      当代科幻对未来的想象往往很悲观,充满黑暗抑郁的朋克色彩,但现实常常并不会如人所想,凡尔纳阿西莫夫克拉克奥威尔赫胥黎从未准确预见过21世纪,21世纪后半叶也大概会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模样;我对那个未来还是蛮期待的,目前我想保持比较开放的心态——也即“看戏”的心态,不多作认真的预测,且看明日会如何。

您需要登录或者注册后才能发表评论

前往登录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