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下最近在原型理论使用上的一个新心得。以前我在使用原型的时候经常把多种含义不同的原型杂乱地交叉在一起用。最近发现在使用原型的时候区分好功能性原型(Functional Archetype)和人格原型(Personality Archetype)可以为清晰的角色和情节设计带来极其有用的帮助。
功能性原型(Functional Archetype)
功能性原型是叙事性,功能的。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功能性的原型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临时履行功能和传递的。这种原型是叙事性的,面具式(如:代表超我的导师,宣告改变必要性的信使,帮助改变的伙伴盟友,内心的阴影镜像等),一个角色可以在故事刚开始履行信使的职能,随后更换面具发挥导师,阴影的作用。
人格原型(Personality Archetype)
而另一种原型是经典理解的原型,是心理学的,人格性的。它们象征着那些在人类集体无意识共有的特质。这些原型有些本质性的(比如:天真的少女,孤儿,国王etc),而有些是神话的,神经官能症式的(比如:比如长不大的永恒男孩彼得潘,逃避责任的约拿…)。另一些是类型化,模式化(Stereotype )的(如西部片中的傲慢警官,金子般心灵的妓女;战争片中的严厉而公平的军官etc)
【请尽量避免使用Stereotype,Stereotype的滥用是故事陈词滥调的重要原因】。
结语
总之区分好清楚不同原型的差异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设计角色的人格特质和正确定位角色在故事的必要作用,它们各司其职,不应该混淆不清,错误的使用极容易陷入模板化地滥用的误区。最后再强调一下,两种视角思维,两种职能,一类原型管人格,一类原型管叙事功能。
而针对原型的使用,在创作中,你可以从以下两个非常实用的问题入手:
- 某个原型象征什么样的人格,发挥着什么样的心理功能? (Personality Archetype)
- 它在故事中的戏剧功能是什么?(Functional Archetype)
暂无关于此日志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