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希望这个游戏大火,结果自发售以来评论就没过一百。这是个节奏偏向慢热的游戏:玩家进入一个全新的全民个人系统,可里面的人全都不穿衣服,无法无天,各种小游戏以及解谜元素都揉入了想法丰富的喜剧桥段。作者是个电影专业的学生,自然也是人生第一款游戏作品,如果市场方面能够用心一点说不定能够更好的反响。
《SELF》给予了我一次非常特殊的体验。听说游戏剧本模仿了卡夫卡的写作手法,虽然对卡夫卡没有感到特别的兴趣,不过迷离怪异的演出更让我仿佛置身在孤独一人而且危机四伏的寻父之旅中,面对各种矛盾冲突将一堆破碎的流光般的记忆进行回忆,然后慢慢猜测“啊,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不过游戏的流程太短了,战斗系统很无聊,单纯只是按照故事的场景设计战斗。
这是目前我见过毅力最大的RPGM游戏,其次是《Red Haze》。
我认为“工匠精神”的赞誉最适合颁给这款游戏,其实早在之前我已经通过《囧魂》了解到这个制作组的作品的魅力,他们的风格脱线,他们的写作非常好,最重要的就是一股“不在乎”的勇气力去精益求精自己的作品。虽然有些细节我认为不太必要,不过凭借态度也足够表彰他们。毕竟做出一款让人满意的作品,比起技术更需要的是耐心和决心。
无论是美术风格还是故事都非常贴合“赛博”的视觉小说,我坦白当初就是冲着美术去玩的,结果发现剧情上对于各种机械人的设想非常有意思,不仅设计分成智械和半人类,甚至设想了能和人类结构接近一致的生物人。不过应该放在重心的百合情节方面还是差了点意思,能互动的剧情实在不多,流程短,收尾也很草率,可能是作者本身的功力问题(游戏主由一个人担任美术和开发的工作)。
在早期我已经通过文章发表了对于这款游戏几乎所有的感受(虽然看着像是单纯介绍游戏的内容)。《漫长等待》的体验我猜想可能要比步行模拟类游戏更折磨人。
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游戏被要求能给予玩家在环境中获得最佳效应,甚至提高效率。但《漫长等待》反而做起了“自闭模拟游戏”,在漫长的等待中让我不断思考我与角色之间的因果联系,以及提醒我生活中实在有太多的情感问题需要牺牲大量的时间来获得真正的答案。
接上文段,部分今年我玩过的游戏都写在这里了:
其它杂七杂八的游戏:
看视频无意中发现了这款游戏。虽然这个构想非常有蹭热度或者脑子瓦特的嫌疑,但实际上亲自玩了一把发现作者是真心地做游戏,截至今天最近的更新日志是在万圣节,技术不足但精神可嘉。
tomorrow won't come for those without ██████
以后宗教时代为基点探讨人类应该忠于现实还是勇于想象的小品游戏,以及唤醒被遗忘的记忆。
要是有人和你说什么“游戏无用论”、“游戏不过是休闲娱乐”、“游戏是给小孩子玩的”,直接拿这个甩在他们的脸上。
连个06年做的flash作品的骨骼动画都比现在做得精细,这个游戏配得上当教科作品。
和《灰烬之馆》是同一个作者,如果喜欢日式正统的RPGM,那这款新作一定合你口味。我倒没什么感觉,就是演出太让我揪心了。
新年快乐,新的一年期待看到你的更多分享。
一直以来都很好,很有趣。
@π:谢谢你的评论,it feels warm.
谢谢你游玩《SELF》。
@蒸熊掌:继续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