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周我分别参加了两场游戏开发与设计的研究生面试,其一来自于纽约大学游戏中心,另一个来自于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数字艺术中心,本文将从面试官问的问题为切入点,简单分析一下两所大学可能的对于研究生的不同重点。
纽约大学游戏中心
之前对于游戏中心的印象一直非常不错,主要是从游必有方这个播客节目中我感受到了我非常羡慕的一种讨论游戏设计的氛围。同时我也关注了Zed和他的新工作室,整个画面风格如此清新让我感觉非常舒服。但是说实话,游戏中心的面试给这个印象略微减了点分,主要的原因在于时间观念太过于随意。在2月8日清晨,我起床查收邮件,一激灵收到了游戏中心的面试通知,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它的时间定在第二天的2月9日。这不仅让我怀疑我是不是替补上来的,更让我的准备时间大大减少。在豆瓣小组上有人更是在等了一夜之后(上午七点面试)收到邮件说时间推迟,这无疑是非常傲慢的。
尽管如此,面试的过程还是非常愉悦的。面试官是Mitu女士,无论从照片还是Skype看都是非常迷人的一位女教授,口吃清晰,口音悦耳,家里活跃的猫咪更是让人感觉亲切不少。可惜我略有紧张,准备也一般,有些问题自己给自己挖了不少坑,感觉比较一般。
下面是整个面试的过程(顺序可能有颠倒):
-M:你好,这是一个不正式的面试,为了让我们了解你对于游戏的看法,从而决定是否录取。首先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Z:blablabla
-M:你为什么要来游戏中心学习?
-Z:想做游戏,但中国没有相应的系统教育。听Zed(Mitu听到这个挺惊喜的)的播客,对游戏中心很感兴趣
-M:你最喜欢什么游戏,为什么?
-Z:我最喜欢PSP上的Patapon(她表示她也玩过,挺喜欢的),这个游戏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不易精通,而且我在初中和我朋友一起玩,有一段美好的回忆(挖坑)。
-M:那你觉得游戏是应该自己玩还是都应该和朋友一起玩呢?
-Z:(一愣)我觉得这个要看不同游戏的,如果是像英雄联盟啊这种主打合作或者对抗的,那就要和朋友一起玩好,如果是像神秘海域或者最后生还者的(莫名其妙举了两个顽皮狗的游戏hhh),讲体验和故事的,那还是要一个人静静地玩。
-M:那你以后想要做什么游戏呢?
-Z:我认为游戏是设计师表达理念的一个途径,我以后希望能够做一个能够帮助玩家更加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的游戏。
-M:具体是什么类型的呢?
-Z:具体的话,比如我最近玩的Paper, please和Replica,这种反乌托邦(Anti-utopia)的游戏,我觉得以后可以试试。
-M:怎么样的反乌托邦(dytopian)游戏呢?
-Z:(惊)额,那些游戏现在都主要是模拟类的游戏嘛,我可能试试看加入一些其他元素?rpg或者动作试试?
-M:好,那你最讨厌什么游戏机制呢?
-Z:我最讨厌的是游戏中收费这种现象了。
-M:Micro-transaction(又被纠正了一个术语啊)咯,能不能举一些例子?
-Z:额,中国市场里这种游戏挺多的,不是很能举出特别的例子。
-M:好吧,那如果让你给你的朋友或者家人做一个游戏,你会做个什么游戏?
-Z:我会给我女朋友做一个三消游戏,她是绝对的三消爱好者。之前看了一篇文章说用机器学习设计超级玛丽的关卡,我觉得这很有趣,能试试看用机器学习来设计三消游戏。
-M:wow,你是想要机器帮你的女朋友设计关卡咯。
-Z:嗯,差不多吧
-M:那,在制作游戏的过程里,你碰到过的最大障碍是啥?
-Z:在决定游戏机制的时候吧,国内很多时候都是头脑风暴一阵,争执不下以后由队长一拍脑袋决定。这我觉得不是很对,这些决定都没有被玩家验证过。
-M:哦,就是迭代过程的问题是吧。
-Z:嗯
-M:嗯好的,你之前来过纽约吗?
-Z:没,但我去年暑假去温哥华进行过一段科研实习。
-M:那你觉得国外和国内有什么区别,出国读书的好处是啥?
-Z:我觉得吧,温哥华就和中国很不一样,中国都是中国人大家由相似的背景和经历,但是温哥华就是一个跨文化的城市,我能够从不同的人的文化中学习到很多,这些都是能够帮助游戏变得更完美的东西。
-M:差不多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嘛?
-Z:我想问一下Workload,是不是能够比较好地平衡学习和社交?
-M:事情还挺多的,有好几个项目,但是大家都在一起讨论做游戏,还是比较平衡的。
最后就是说很快会再联系你就结束了面试。
卡耐基梅隆数字技术中心
ETC相比而言就好很多,提早了很久就和我确定好了时间和地点,是2月19日12:30PM在上海浦东的嘉里大酒店。我早去了挺早,就看见了Rebecca一个人在那里等待面试者(虽然不是我)。我前面是一个妹子,她结束之后我稍微等了一等就上去问她是不是Rebecca。那时候我提前了5分钟,所以她说让我等一下,她做个笔记。我看见在别人的简历上做了不少的标识,非常认真负责的样子。
面试开始之后先是问我拿了简历,又让我给她看一下护照(来确定是本人),之后就根据简历进行提问了。
-R:所以你是来自于上海交大的
-Z:嗯,交大软件工程的,树莓方向。
-R:那你能说说你最喜欢的课和选课的理由嘛?
-Z:我因为喜欢做游戏所以选的树莓方向,其中就有一门游戏开发的课,课上主要讲的是游戏编程的一些技术,让我收获很大。
-R:简历上你去年是去了温哥华搞科研实习了吗,能不能具体讲一下你做了什么?
-Z:我blablabla
-R:这主要是你一个人做的还是在小组里做的?
-Z:主要我一个人,然后每周给教授汇报,他会提示我下一步能考虑什么方向。
-R:好,那我们来说说你的项目吧。比如上个月的那个Game Jam的?
-Z:我blablabla,实际上我手机上就有,你可以看一看(掏出手机演示)
-R:挺有趣的,那第二个项目Legendary Monster是什么样的呢?
-Z:我blablabla
-R:所以它被发布在了微软商城吗?
-Z:对的
-R:那第三个呢?这是什么比赛的?
-Z:这是Ludum Dare 36的,也是一个Game Jam。blablabla
-R:挺好的,那综合你之前的经历,你喜欢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呢?
-Z:团队肯定是必须的,因为一个人负责项目的全部非常的难而且累。但是一个团队人太多也不好,会带来交流问题、冗余之类的项目管理问题。就我目前的经历而言,如果是课程项目一类的,三到四人可能比较足够。
-R:那如果我现在面试你的队友们,他们会怎么评价你?这问题挺难的。
-Z:(犹豫)我觉得他们会给我挺高的评价的,因为学校里能写游戏的人不是很多,他们想要实现他们想法的时候,就会来找我来进行一些代码工作。我效率挺高,对游戏也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应该评价挺好的。
-R:那你觉得你有什么缺点呢?
-Z:我觉得可能我的思想比较工程师思想吧,毕竟学习编程的。对于故事叙事这种创造性的工作我觉得我还是要再学习一个。
-R:(看到奖项)哇,你前面的Legendary Monster还拿了特等奖啊,真棒。
-Z:谢谢。
-R:那你以后想要做什么游戏呢?
-Z:(之前一套关注现实+反乌托邦的东西)
-R:挺好的,听起来你玩过不少游戏?
-Z:不少吧。
-R:那你最喜欢什么游戏?
-Z:(之前的patapon)
-R:我看到你简历上有校园VR社团?能介绍一下吗?
-Z:我blablabla
-R:那你们有做过VR的游戏吗?
-Z:没,但是我写过相关的教程,有同学看了教程之后在本土的市场上发布了VR游戏。(我才不管相关性和因果性呢)
-R:你为什么会选择ETC的?
-Z:中国没相应系统教育,因此要出国。游戏开发课的课本是你们教授写的书,我看了之后很受启发,想要来学习。
-R:哇,所以你们还在用那本书作为课本吗?
-Z:是的。
-R:看起来差不多了,你有什么问题问我吗?
-Z:workload
-R:workload挺好的,主要是做项目吧,但是肯定有时间空余的。
-R:那就在三月中旬的时候我们会把结果通知你。
-Z:好的。
最后我还很僵硬地伸出手跟她我了一下手,但总体感觉我的发挥不错,比上次游戏中心的发挥略微出色一些,主要是问题基本上都准备到了。我感觉卡耐基梅隆还是挺大气的,专门为了面试还满世界飞,特别期待。
对比
从上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些理念上的端倪:游戏中心显然更重视一些游戏设计本身的理念和看法,因此他们的问题主要就是关注那里。游必有方也正是因为这个而被建立出来,从而可以对游戏本身进行讨论,从而生发出更多想法和灵感。而ETC呢,更关注项目经历,无论是常用问题如何看待团队和单干,还是对于简历的盘问,都体现了对于项目的重视。可能也因此形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游戏中心在社交媒体发声最多,其次是USC电影学院的游戏开发,最后才是ETC的人,大概他们都在忙着做项目吧。
结语
在写作此文的时候,我已经拿到了USC CSGD的提前入学的资格,作为Dream school之一,还是提前批入学我是非常欣喜的,希望这两次面试能够有个好结果,让我可以纠结一番233
看了不少面经,NYU Game Center 的问题还真是没怎么变过
@Humble Ray:来个面经合集吧 ⸜(* ॑꒳ ॑* )⸝
雷雷最喜面筋
雷雷最喜面筋
雷雷最喜面筋
正在申请18 fall的表示帮助很大!
顺便,雷雷最喜面筋
谢谢分享!
所以所谓的项目是指什么概念?让人学一套完整流程为主?
@moltke36:就是一个Program或者说一个专业
谢谢楼主~ 我19年才申请,请问楼主最后去哪里了啊2333 ^ ^
@zzhxbhj:CMU ETC